招生信息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項目類別 | 全日制 | 學制 | 3-5年 | 是否接受調劑 | 是 |
是否開設 提前面試 |
否 | 招生人數 | 8 | ||
學費 | 12000元/年。 |
||||
獎學金 | 1、三類獎學金,研究生全覆蓋。國家獎學金20000元/人/年,學業獎學金、校長獎學金(一等獎10000元/人/年,二等獎8000元/人/年,三等獎6000元/人/年)。 ? 2、國家助學金6000元/人/年。 ? 3、學?!叭惠o”金,為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保駕護航。助管、助研、助輔600元/人/月。助教按實際工作量計發。 |
||||
歷年分數線 |
2018年:總分165分,英語42分,綜合84分。 |
錦江春色來天地、古蜀風韻在新都。學校錦江校區坐落于成都市中心武侯區錦江河畔,占地面積120余畝;新都校區位于古蜀發源地之一的成都市新都區,占地面積1000余畝。學校有各類音樂廳、排練廳、演奏廳數十個,有標準化現代化的體育場、游泳場,能夠滿足師生教學和鍛煉需求。圖書館占地16000㎡,各類藏書(含紙質、電子、音像等)155萬冊(件),是國內藝術院校圖書館中建筑面積最大、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之一。校史陳列館、西南少數民族樂器陳列館藏品豐富、特色明顯。學校還與省內三所高校共建“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”,成為素質提升、文化興川的重要力量。
學校辦學定位為:建設以音樂專業教育為主體,美術、舞蹈、戲劇、影視、傳媒藝術、藝術學理論等專業教育綜合協調發展的專業藝術院校;建立應用型與教學研究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,以本科教育為主、拓展碩士研究生教育;強化傳統和優勢學科、打造和優化重點學科、積極拓展新興和交叉學科;著力培養在國際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高、精、尖藝術人才,大力培養適應能力強、技術水平優秀的應用型人才。學校擁有編制齊備、在省內外有廣泛影響、全國音樂院校中唯一的職業化運營的“川音交響樂團”以及“川音民族管弦樂團”、“川音合唱團”。此外還有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“川音學生管弦樂團”、“川音附中學生樂團”。
學校以教學為中心,積極發展各層次教育。目前學校本科層次有藝術學、管理學、工學三個學科門類,8個專業類、29個本科專業(126個專業方向)。學校于1986年取得音樂類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權,現已具有音樂與舞蹈學、美術學、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;于2005年首批獲得國務院學位委批準的藝術碩士(MFA.)專業學位授予權;于2014年獲得教育碩士、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。學校于2009年起和四川大學聯合培養音樂傳播學博士生,2013年成功獲批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。學校從2003年開始招生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。
學校在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獲得“優秀”等次,彰顯辦學實力?,F有國家級特色專業為: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、音樂表演。省級特色專業為:音樂學、工業設計、繪畫、舞蹈學。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為: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、鋼琴系鋼琴主科教研室、管弦系弦樂教研室、聲樂系美聲教研室、手風琴電子鍵盤系手風琴教學團隊。省級重點學科為: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、鋼琴、美術。
學?,F有副高級以上專家、教授400余人,其中:二級教授14人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人,部優專家1人,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4人,四川省突出貢獻優秀專家5人,四川省教學名師3人。學校還有一大批熱愛藝術教育事業、并取得豐碩成果的專家教授組成的教學團隊。老一輩音樂教育家常蘇民、羊路由、劉文晉、郎毓秀等一大批專家、學者早已蜚聲海內外。
學校有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,國家發明獎 1 項,省教學成果獎 15 項,省哲學社會科學獎 17 項。近五年來,學校師生在國際、國內重大比賽和評獎中獲得國際獎項430余項、國內獎項 1400余項,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級授予的獎項44項,“中國音樂金鐘獎”13項,德國工業設計“紅點獎”2項。出版學術專著140余部。學校還擁有四川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“西南音樂研究中心”。學報《音樂探索》入選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、CSSCI來源期刊、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。
經過近八十年的辦學發展和幾代“川音人”的共同努力,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專業人才。涌現了作曲家高為杰、何訓田、賈達群,歌唱家范競馬、趙登峰、霍勇,表演藝術家劉曉慶,,鋼琴教育家但昭義、鋼琴演奏家李云迪、陳薩,小提琴演奏家寧峰、文薇等一批杰出校友,在國際國內享有很高聲譽。近年來,學校還培養了李宇春、何潔、譚維維、王錚亮等一批新星,活躍在國內各類舞臺上,為學校爭得了榮譽。
有問必答